国战会论坛》坎贝尔一言九鼎的效应如何?(张明睿) - 海纳百川 - 言论
发布时间:2022-12-01 17:39

 

 

印太战略事务协调官坎贝尔(Kurt Campbell),继美国对台战略采取“清晰还是模糊”争辩裁断之后,7月6日在亚洲协会演讲,又抛出了第二个对台的划线说明,“我们支持与台湾创建牢固的非官方关系,不支持台湾独立。”由于坎贝尔明确而清晰的说出不支持台湾独立,立即引起台湾内部政界不小声浪。

坎贝尔的说明,为何引起台湾内部人民的惊叹、诧异与争辩不休,这跟“本土化教学与社会教育”息息相关,及台湾人对“国际事务疏离所致”。事实上,坎贝尔对台划线,充其量只不过是“重申立场”并无新意。

底线门神─柯尔坎贝尔

在“一法三公报”所构筑的美中台三方关系,华府所承认的是“只有一个中国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。”但从未明确说明,“台湾的主权是否归于中国”。这也可以从美国近五年来,针对“台湾各种法案”拨弄内容,分析出这种微妙的逻辑线索。

2018年美国明确对中国发起“安全战略竞争”,其内部政治对于中国威胁感上升,且直接反映在国家政策之上,坎贝尔能在激情、亢奋、激进的气氛之下,扮演有权威的“底线门神”,对于一中政策具有“定纷止争”效果,基于这般地位,值得注意他的演说内涵,超越台湾问题的局限。

布林肯第一次演说,描述“外部政治的决定”,将是以“外交政策”的“人民外交”为主体。用通俗的话来说,“想透过外交手段,争取美国人民的利益”。当然这只不过是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“英雄修辞学”,精确的说,是要用“聪明的战略”实施外交政策,避免两强间的战争冲突。

在坎贝尔的演说内容,可以见到强化竞争的三个主要部分。相信并期望“台湾有和平生活的权利,并看到他的国际作用”;增强“东南亚外交的赛局力度”;亚洲焦点“中国的威胁与美国战略力量转移”。

坎贝尔不愧为印太协调官,短短的演说,将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态势与美国的难题,说得明白,然而话语和行动,是不同领域的概念,行动有其自身的逻辑,同时也必须面对行动战略的资源稀缺和排挤性。

台湾的“和平生活”与“国际作用”,粗浅的思考便能看到两个问题,和平生活是必须有和平力量来维系;其次,国际领域的作用,首先要有一定的“国际空间”,空间是由身分来确立。力量与身分这两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,如果美国都无法明确的表态,那台湾又何来的行动自由?

增强亚太的外交力度,坎贝尔的直言,间接承认三件事情,一是亚太地区有利于美国的权力平衡正在消退;二是自欧巴马以来的亚太战略措施成效有限;三是英国战略研究所与新加坡合办的香格里拉会谈,因为中国不愿参与,失去了地区安全平衡大陆的战略平台作用。

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威胁,以及美国已经积极进行全球战略调整,并将战略力量重心移转至亚太地区。强调“印太战略重塑与控制”的重要。

从布林肯到坎贝尔的陈述,可以感受到美国非常积极的应对大国崛起,而且不论是布林肯的人民外交,还是坎贝尔的亚太思维,明显的指出,外交不只是外交,外交内部蕴含著大量的战略运筹。外交政策里包裹著“外交战略”的硬核。

对中国面对形势的评价

坎贝尔在演讲中,提到了中国的“企图与态度”,在企图上“想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及在亚洲地区重塑运作系统”;在态度上,除了自信与坚定外,他还指出了对美国的看法非常冷静(unsentimental)。这令重新回到政坛的坎贝尔,对中国的政治行为感到很惊讶。

坎贝尔是欧巴马的核心幕僚,四年后回任印太协调官,对中国的感触,居然有如此的反差,说明了川普2018年对中的“极限政策”,让中国学习了和平时期如何施展竞争战略,也学会了民主国家“适法性安全化政策”的制定与运行,除此之外,中国大陆战略的视角更是向内转向,部署了双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治理。

香港《国安法》的实施,便是一个显明的例子。内部安全化政策的程序制定,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,起到了安全治理的延伸效果,“滴滴出行”在美国IPO上市,引发了“国境地理信息、社会运行节奏、个人隐私”等信息安全问题,形成信息安全的大漏洞,7月2日“滴滴出行”被网络安全审查,停止新用户注册,成为被调查的重大资安企业。

足见,中国在应对美国的攻势现实主义行动,编织了国家安全法与执法的网络体系,这对于外部渗透与和平演变,尤其是政治性与情报性质的NGO组织,起到了预防与打击的效果,中国对美国的冷静态度,应该是有所本的。

拜登主张“外交成为外交政策的中心”,核心的概念是“竞争而非战争”,这是西方思维中对政策与战略的分野所在,也是评论拜登思想为何是艾森豪威尔“战略忍耐”观点承续的源由。但这二者概念,在现实环境中却是一种循环转换关系,“外交尽头便是战略的开端”。

在坎贝尔的演讲中,强调美国正在进行战略调整,譬如9月11日之前,以美国为主体的阿富汗联军,将撤离阿富汗战场,其兵力移转的地点,依据坎贝尔的说法,应该会移转到西太地区,增加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数量。其目的或为了执行西太军事威慑计划,提高军事平衡力量,当然,潜在功能在于进行战场经营,已被突发状况发生,军事威慑与武装部队行动,只是一纸命令的差别而已。

更何况布林肯在就职演说中,还提到中国是“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”,地缘政治必须依赖地缘战略来实现,美国的地缘政治,从史派克曼、基辛格、布里辛斯基的主张,都是环绕美国为中心的思考设计。

显然,从美国的海上自由航行,空中的自由飞航,强调地理上非主权范围“公域空间”的控制,都是地缘政治的一环,这也包括美国自己判断他国,是否非法宣称海上与空中的非主权空间的扩张。这在“南海”与“黑海”都能见到正在发生的事件。战争与外交确实仅有一线之隔。

美国的困境

坎贝尔在演说中也直接说出一个事实,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并非成功的,为了弥补美国过去战略操作的不足,希望在两个方面进行强化,一是经营好“印太战略”的构建工作。二是提供丰沛的公共财,包括COVID-19疫苗的提供,以及“亚洲新基础建设”的协助,这也是在G7所提的40兆基建计划的再说明。

单极霸权国家维护国际秩序,公共财是相当重要的手段,单极霸权退色,公共财渐形稀少,难以解决国际问题,秩序也就不易维持,“金德柏格陷阱”指的便是这个问题的难题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国家债务已高达28.5兆,美国国内的基建预算,也被共和党给缩减,40兆基建计划经费筹措,又当如何的汇集?

美国的困境似乎不仅是这一点,坎贝尔7月6日的演讲,似乎是对习近平7月1日演讲的回应,但从中国大陆方面来看,正如坎贝尔所言,是如此的“冷静”,国台办对坎贝尔“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”的回应仅说出了“我们敦促美国政府以实际行动恪守…”,要求以行动来替代言语,而非说说而已,不信任态度溢于言表。

在美国当下两党争相打著台湾牌的时刻,拜登政府能说出“不支持台湾独立”底线,必然是对中国有所设想!当被问到“习拜会”的时间表,他说,“我的期望是我们很快就会有某种接触”。习拜会到今天为止,中国大陆还未松口,只说出了“要有诚意”四个字。

(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、博士,国战会专稿,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、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)

※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※

本文由:开云体育 提供

关键字: 开云·体育靠谱吗 - 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上一篇:大埔农业创新 竹笋乌鱼子酱吸睛 - 地方新闻 - 中国时报
下一篇:病毒及疫苗假消息太多!脸书宣布扩大取缔